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研究

2023-10-09 20:13

产科护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母亲和婴儿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母亲或婴儿免受外界因素造成的身体、心理伤害甚至死亡。产科护理责任重大,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降低护理风险,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产科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医院因素

(1)环境不好,硬件设施缺乏

由于特殊的身体条件,孕妇行动比常人慢,反应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如果医院不重视环境和设备管理问题,将会对孕妇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例如:走廊要干净、光滑、没有障碍物、灯光要明亮、地板要干燥、无水渍和油渍;病房内应设置扶手,方便孕妇走动;卫生间应铺设防滑垫,防止孕妇摔倒造成事故;医院设备应及时更新、安装,并有专人管理,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治疗;物资要充足,如药品、产房用品等,规范放置,并定期消毒,确保救治及时准确。

(2) 管理不到位

医院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国家标准作为护理管理标准,没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修改。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制度执行,缺乏风险应急管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很容易使事态升级,甚至引发医患纠纷。

(3)人员不足,工作劳累

产科护理工作本身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夜班频繁。在当前重医轻护的影响下,护理人员现状低下,工作不被重视,导致部分护理人员离开护理队伍,护理队伍缺口越来越大。由于后继无人,现有护理队伍普遍老化,不合理的工作安排会给护理人员造成身体疲劳和较高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护理人员因素

(1)专业技能不熟练

产科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特别是助产士的水平直接影响母婴安全。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危险。即使是正常分娩或者直接选择剖腹产,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助产工作必须避免遗漏和错误处理。一旦犯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母亲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例如,母亲的产道在分娩过程中被撕裂并流血。为了止血,大多数人会使用大量纱布来止血。如果母亲的阴道内残留有纱布,也不会立即被发现。十多天后,准妈妈的身体会出现恶露,直到出现不适才被注意到,而此时就已经对准妈妈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如果为产妇缝合伤口的技术不合格,会导致伤口进一步感染、恶化,并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比如,在分娩时拉扯刚出生的婴儿助产,如果用力、角度、方法错误,很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四肢造成损伤,造成永久性损伤。可见,助产过程中,婴儿大小估算、分娩方式选择、产妇产后观察、新生儿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助产护士具备充足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流程。标准要求,妈妈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行动。

(2) 责任心薄弱

产科护理关系到孕妇和婴儿的生命。护理工作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些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态度不当,没有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隐瞒不实报告、擅自办事、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等,都会给母婴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损害两代人的健康。

(3) 不规则的文书工作

记录工作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孕妇住院期间的身体状况以及分娩和治疗的过程。它还记录了新生儿的出生和医护人员的处理操作。记录文件必须清晰、准确地书写,并由医生、护士和其他执行人员对文件中的每条完整记录签署完整、及时和基于事实的答复。备案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档案,必须按照相关要求操作,不能掉以轻心。 (四)法律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他们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孕妇享有的权利知之甚少。护理人员往往更注重孕产妇健康的实际护理,而忽略了护理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缺乏证据意识,如对文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等。不避讳在公共场合谈论其他同事的工作疏漏,这些都是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的根源。

(5)护患沟通不足

护理工作通常非常繁重,护理人员与孕妇及其家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孕妇本身就有焦虑、恐惧等不安,家人也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情况。这个时候,护士和患者之间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很容易产生误会,引起家人的反感、不满和投诉。

1.3 孕妇及家庭因素

生孩子对于孕妇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定期产前检查和孕妇的日常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大多数家庭都会沉浸在迎接下一代的喜悦中,但对于分娩的危险,孕妇的日常护理往往被忽视,对分娩的知识也很少。他们认为分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需要特别注意。另外,有些孕妇不听从医生的指示,不配合医生的工作。这些轻视和疏忽对孕妇产生了负面影响。存在巨大的危险和不可预测的后果。 1.4 其他不安全因素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在此过程中,孕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生理病理因素、胎儿生长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他们都会构成潜在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 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对策

2.1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和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加强监督,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分,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改进问题,审查改进效果,对关键操作技术和工艺进行专项评价,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立风险应急防范机制,成立安全小组,制定应急手册,让遇到突发事件时能保持冷静。做出正确判断并尽快处理。同时,还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风险教育,尽量避免职业暴露;科学安排排班,合理安排护理工作,调整人员资源配置,确保各司其职,关注护理人员。平衡劳逸结合,避免因工作过度疲劳而导致工作效率和效果下降;认真落实点检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实现无缝交接班;完善医院软硬件设施,加强病房安全保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发生事故。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个人素质

(一)加强职业能力培训。

精通“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还要精通“三专”,即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操作。此外,还必须掌握常用产科药物的药理和用法。掌握助产流程和操作方法,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抢救方法和护理措施,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课、开展拓展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开展技术竞赛。 。强化教学效果。护理工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可以由前辈一对一授课,循序渐进地指导,传授技能和知识,并对学徒进行定期考核,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积累工作经验,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加强文件规范管理。

文件不仅是过程记录的审查,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它们是正式的书面证据。文件记录不得有缺陷、错误、遗漏或者涂改,记录档案必须妥善、安全保存。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产科护理人员要以孕妇为中心,时刻考虑孕妇的需要,事事考虑孕妇,解决孕妇的燃眉之急,提供人文关怀,相信护理工作会得到孕妇的大力支持。妇女及其家人。

(四)加强法制教育。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转变思想,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行为和依法办事意识,并按规定为患者提供准确、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加强心理素质建设。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作为骨干力量,不仅要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还要保证自己时刻保持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乐观、敏感、公正、大方的品质,克服自身的弱点,培养团队精神,与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2.3加强护患关系,建立沟通桥梁

孕妇从住院待产到出院,会和护理人员一起度过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最好从孕妇入院那一刻起就做好护理工作,以孕妇为工作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服务,详细了解孕妇的性格、心态、身体状况,针对不同孕妇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帮助孕妇调整情绪,向孕妇普及生育知识,经常鼓励孕妇,打消其消极心理,增强心理安全感,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此外,要做好与孕妇家属的沟通,运用适当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主动、热情、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为家属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孕妇的健康水平。家庭成员。配合也会对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做好产科教育和宣传,让孕妇及其家人充分认识产科护理的风险和复杂性。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事故多发的科室。此外,孕妇及其家人对新生儿的期望和医疗水平也很高,这使得产科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期望的差距会引起孕妇及其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避免冲突,护理人员从孕妇入院第一天起直至出院,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与孕妇及其家人沟通。 、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普及产科风险和危害,告知产科注意事项,坚决遵守医嘱,不得擅自行动,避免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3结论

产科护理是一项严谨、认真、温柔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它需要对孕妇进行全面监督。只有提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尽最大努力减少工作失误和差错,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保证孕妇和婴儿的健康。

作者:吴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