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实验】地理实验、测绘题解析与能力培养

2023-10-10 21:44
【地理小实验】地理实验、测绘题举例与能力培养 地理实验、绘图问题示例和能力培养 近年来,地理高考题越来越注重检验考生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地理实验、绘图(2005年广东考试题)等新题型的出现,旨在通过绘图和实验的考试,检验和辨别考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定性能力以及动脑和动手能力。能力。与数学、物理等学科融为一体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高考命题的特点和选题功能。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实验和绘画能力的培养。我们对一些常见题型的分析,对于指导学生备考、提高应试技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实验问题分析   解题要求:回答物理、化学、生物等地理实验题,一般应从“实验目的”(常在题目中给出)、“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开始》和《实验结论》从四个方面展开。   例1.(2005年广东考试题)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来证明地转偏转力的存在。写出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结论。   分析:(1)实验材料:可以选择带轴的球形物体,如地球仪、塑料球、打开的雨伞等;墨水等    (2) 实验步骤: ① 将球体虚拟北点朝上,在球体上滴适量墨水; ② 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 ③观察并描述墨流痕迹的偏转方向; ④ 将虚拟南极再次向上移动,重复步骤②、③,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地球表面物体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是偏转的。它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例2.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用自己的设备演示昼半球、夜半球以及昼夜交替,画出黎明和黄昏的界线,并尝试写下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结论。   分析:(1)实验材料:乒乓球等不透明小球代表地球;发光的灯泡代表太阳。    (2) 实验步骤: ① 将亮灯泡对着不透明球体,可以看到只有一半的球体被照亮; ②用笔画出亮半球和暗半球的分界线(暮光线); ③ 地点随着球体沿着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可以看到明半球和暗半球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说明,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时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半球和黑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暮线(圆)。由于地球不断自西向东自转,昼夜半球不断交替。   例3.用自己的设备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分析:(1)实验材料:选择一个球形物体,如乒乓球。    (2) 实验步骤: ① 将虚拟球形物体的北极指向上方(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 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③从北极上空观察球形物体的旋转,确定旋转方向; ④ 然后将虚拟南极指向上方,向与②相反的方向旋转,从南极上方观察球形物体的运动方向。    (3)实验结论: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①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② 从北面看,地球逆时针旋转; ③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旋转。   示例4.设计一个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来测量中午太阳的高度,并尝试测量当天该位置中午的太阳高度。 (要求写出实验材料、过程、结论并制作简单的图表来说明)   分析:(1)实验材料:①取一根长约1m的木杆或竹杆(做成棍子); ②长约2m的绳子、钉子(用于在地面上画弧线)、秤、量角器等。    (2)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块平坦开阔的空间,将木棍垂直插入地面。见图中o点; 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一时刻的极影oa为半径画圆弧ad,并画线oa; 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极影末端落在圆弧ad和b点上时,画线ob; ④ 画∠aob 的角平分线oc; ⑤ 次日极影oe落在oc线上时,为当地时间中午12点,∠oep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   (3)实验结论:通过测量方法可以得出,中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某地的经度时间为12点,即当地太阳高度中午12点是该地点一天中阳光最大的时候。高的。 2.绘图题分析   解题要求:地理测绘题是运用数学思想,将要表达的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与数学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准确、彻底解决地理原理和现象的过程。   例1、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到高纬度地区逐渐减小。在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尝试用图解法来证明上述结论。   分析与练习:(见图)根据圆周运动线速度的计算公式v=。r(是角纬度,r是圆的半径)。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表面各处的角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某纬线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则圆的半径必然为赤道半径的一半,即r=1/2r,而ao=r,三角形aoo"为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r=1/2ao,∠aoo"=30°,推导出∠aor=60°,所以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   分析与实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其轨道(黄道面)上绕着太阳公转。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关系实际上形成二面角关系。   具体做法请看图: ① 画一条对角线(东北-西南方向)代表地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选取o点,过o点画地轴垂线l1,即赤道面; ② 通过 o 画一条与地轴夹角为 66°34" 的直线 l2(黄道面),则 l1l2 之间的夹角 α = 90°-66°34" = 23°26",即为黄道角。   例3. 制作一个简单的图表,显示某天某一地点太阳的运行轨迹,并画出当日中午的太阳高度角h,并在地平面上标出方位。   分析与方法:(见图)构造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某处o点的地平面。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如a点)、从西方落下(如b点)的事实,标出东、南、西、北方向,然后在正南的c点画一个太阳点o(a和b之间),用弧线连接a、c、b,并将弧线标记为a→c→b 表示太阳方向的箭头。 co、co与地平面的夹角h即为该地当天正午太阳高度。 ?   分析与练习:(见图)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太阳光线垂直于北回归线,太阳高度为90°。太阳光线垂直于暮光线,直接照射到该点的光线也必须穿过地心。连接点p和地心o,作为op的延长线。在 p 点标记一个指向地球的箭头,即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到 p 点。其他光线可以绘制为与直接点光线平行的线。夏至日晨线和晚线之间的极圈切线,连接两个切点a、b的线就是晨线和晚线。连接mo,过m点画om的垂线l,(过m点画球体切线)。此时,穿过m点的太阳光线与穿过m点到球体的切线l之间的夹角h就是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例5.(2004年广东考试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沿ab线绘制地形剖面。  分析与练习:(见图)①在绘制地形剖面的矩形框左侧制作高度计(高度间距应等于等高线地形图中高线之间的间距),即分别标记150米和150米。 250米、350米、450米、550米等; ②在地形剖面图基线上传递ab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并绘制相应的对应点; ③在地形剖面图上画出各垂直剖面,将对应点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为ab线的地形剖面。   例6.(2000年广东考试题)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1月某日等压线(单位:百帕斯卡)的分布情况。   因此,完成以下要求:    (1) 用虚线在图上画出低压槽(或高压脊)的位置。    (2)虚线两侧用箭头符号表示有摩擦时的风向。    (3) A地即将出现_____________天气,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练习:①首先明确图上显示的是低压,然后用虚线将等压线上最弯曲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低压槽; ②首先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转力、摩擦力的形成、大小、方向、作用和结果等基础知识,并明确风向与它们的关系。然后用铅笔按照一定的顺序画出这三个力和实际的风向。最后擦掉三个力,大胆画出两侧的实际风向。   例7.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四个海平面点。准确测量上述四点水的沸点,①、②两点为99.91℃,③、4两点为99.80℃。尝试使风向越过 o 点。   分析与实践:首先要明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沸点越高,气压越高;由此可推断出①②为高压,③④为低压,然后画出o点处的压力梯度力(图中虚线);其次,由于在北半球海平面,地转偏转力向右,并且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因此可以正确地将o点的风向绘制为西北风(图中实线)。   例8. 在某一高度有一个气压场,其值如下:请画出a点的风向。   分析与实践:在高气压场中,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学生常常只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风向应该是从a点向北或向南(向上或向下)(见图)。   例9、简述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并根据你的理解,画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分析测绘: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不断地与地球内部物质(岩浆)进行着物质循环和相互转化。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所形成的岩石由于地壳的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由于地壳的变化,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岩石。它被地下深处的高温融化,成为新的岩浆。三种主要岩石的转变过程如上图所示。 【地理小实验】地理实验、测绘题解析与能力培养 https://www.nm36.com/yuwen/11088/